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上的大鹏镇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它在我国明清两代抗击倭寇葡萄牙和英国殖民主义入侵的斗争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涌现了一批爱国民族英雄,如鸦片战争中的赖恩爵、刘起龙将军及抗日英雄刘黑仔等。

    大鹏所城平面呈方形布局,占地约11万平方米。根据历史记载,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上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河。城墙及城门大部分保存完好。城内现存主要建筑有司马第、天后庙、赵公祠、华光庙、侯王庙及十余座将军府第等,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将军第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2001年,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中共深圳市委将其列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10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通告将大鹏所城所在的鹏城村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沿革

    大鹏地区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表明,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便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是越国、楚国的属地。

明万历元年前大鹏历史沿革

年代

隶属

春秋战国

越国、楚国属地

秦(公元前221年)

南海郡

秦末汉初

南越国

南海郡番禺县

东晋成帝咸和元年(公元331年)

东官郡宝安县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东莞县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

新安县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命筑“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清代初年,以李万荣为首的抗清队伍占据大鹏城达十年之久。1656-1668年,李万荣被招降,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设“大鹏所防守营”。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清政府实行“迁界禁海”,大鹏所防守营被并入惠州协,受惠州协副将管辖。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大鹏所防守营提升为大鹏水师营,管辖深港大部分地区海防,共有大炮一百八十门。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裁游击,改设参将,隶广东水陆提督管辖。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水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大鹏营为外海水师营,归虎门水师提督管辖,兵额800名。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大鹏营分为左右二营,左营驻扎大鹏城,右营移驻大屿山东涌寨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林则徐奏请将大鹏营改营为大鹏协,统率左右二营。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九龙城建成,大鹏协副将移驻九龙城,统辖左右二营。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九龙城在展界范围内,但仍属中国领土,驻有军队。后被英人借口驱逐,大鹏城因之颓废。

明清大鹏所城建制沿革

时间

建 制 沿 革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大鹏守御千户所

清初—1656年

抗清队伍李万荣占据大鹏城达十年之久。

1656—1668年

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设“大鹏所防守营”。

康熙七年(1668)

大鹏所防守营并入惠州协,受惠州协副将管辖。

康熙四十三年(1704)

大鹏所防守营提升为大鹏水师营。

雍正四年(1726)

裁游击,改设参将,录广东水陆提督管辖。

嘉庆十五年(1810)

大鹏营为外海水师营,归虎门水师提督管辖,兵额800名。

道光十一年(1831)

大鹏营分为左右二营,左营驻扎大鹏城,右营移驻东涌寨城。

道光二十年(1840)

大鹏营提升为大鹏协,统率左右二营。

道光二十七年(1847)

九龙城建成,大鹏协副将移驻九龙城,统辖左右二营。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大鹏协被裁撤。

    1988年,大鹏所城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大鹏所城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中共深圳市委将大鹏所城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成立“大鹏所城博物馆”,对大鹏所城开始进行科学的保护和管理。

    2001年,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

振威将军第:

在深圳首个“国家级”古迹——明清时期的海防要塞大鹏所城里,保存完好且最为壮观的是振威将军第,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
    振威将军第乃是抗英名将赖恩爵的府邸。赖恩爵(1821年一1848年),字简廷,大鹏鹏城人。赖家数代行伍,地因之自少从军。其父赖鹰杨,清道光年间曾任浙江定海总兵。
    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八岁的赖恩爵任海门营参将。奉林则徐之命,率水师兵船3艘进驻九龙湾,禁绝走私鸦片的英国人的粮食和淡水供给。在英军舰的突然袭击下,指挥水师兵船及炮台官兵英勇还击。经过五小时激战,击沉两艘英舰,打死打伤英军30多人,英舰大败退回尖沙咀。随后又令水帅烧毁英商鸦片趸船多艘。由于他在九龙海战中战绩卓著,得到道光皇帝赏识,御赐"呼尔察图巴鲁"(满语,勇士之意)称号,赏戴花翎,晋升为副将。同年九、十月间,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之命。带兵移守大屿官涌炮台,分兵五路于尖沙咀截击英军。经过十天的六次战斗,出沉英舰两艘,英军被逐出尖沙咀海面,取得了中英穿鼻海战的胜利。
    赖恩爵后任南澳镇总军,多次平定海盗侵扰。道光二十四年,擢升为广东水师提督。1848年封振威将军,同年辞世。赖将军府第位于大鹏城南门内右侧,被列为深圳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手工复原草图

路标:

 

 

近期规划图:(规划局网站上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