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地名
龙岗镇
清康乾年间(1662年一1796年)大批移民徙此,遂成村落。因地处龙盘山岗之地,故名。清时属惠州府归善县;建国后属惠阳县。
1958年成立龙岗公社,年底划归宝安县管辖。1983年9月设龙岗区(县辖);
1986年8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坪地镇
民国时设坪地乡,隶属惠阳县。1958年1月成立坪地公社, l1月划归宝安县。
1984年2月设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建圩。因汗地处地势低平、芳草叠翠的川地,故名。
坪山镇
民国时设坪山乡,隶属惠阳县。1958年10月成立公社,11月划归宝安县。1983年9月设区;
1986年8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因地处河流冲积川地,“东头岭”高高突兀其间,故名。
坑梓镇
民国时设坑梓乡,隶属惠阳县。1958年11月划归宝安县;1961年7月改为农场,旋即并入坪山公社;1986年11月从坪山镇析出置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俗称“坑子”,意即“老坑村的子孙”。因三面环山,中间谷地似条天然大坑,居住着从西坑山谷边老祠堂迁徙而来的黄姓村民,故名。后谐音为“坑梓”,蕴含着“老坑是故里”之意。
葵涌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七月设溪涌湾乡,属宝安县第七区。此后,曾改称葵华、葵沙乡。解放叨隶属惠阳县。1958年11划归宝安县。1961年7月设区;
1963年1月改为公社;
1983年7月又改为区;1986年10月撤区设镇。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因流经汗镇的小河中生有小葵而得名,意即“生有水葵的河汊”。
大鹏镇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设大鹏守御千户所,属南海卫。因境内有大鹏山(又名七娘山,今属南澳镇)而得名。昔传七仙女下凡游玩至此,见其形如大鹏踞海,故以“大鹏”名之,大鹏所城亦沿其名。另有一说,大鹏半岛昔为大鹏鸟栖息之地,故名。明清时为新安县地;民国时为宝安县地。建国后属惠阳县地。1957年12月设大鹏乡;1958年3月为公社,l1月划归宝安县。1983年7月设区;
1986年10月撤区设镇。 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南澳镇
清嘉庆年间(1796年一1820年)就有南澳村。因其依山傍海,海水湛蓝,为一优良避风港,故称“蓝澳”,意即“可以泊船的蓝色的海湾”。后以“蓝澳”地处大鹏半岛之南,因而谐音为“南澳”。有的史书上作蓝沃或南沃,皆为音讹所至。建国初,南澳隶属惠阳县。1958年11月划归宝安县。
1986年10月设南澳镇。 1993年1月隶属龙岗区。
深圳生肖地名
在南国深圳这块2020平方公里的热土地上,有数以方计的地名。这些地名名称由来不一,或以自然实体形状名,或以姓氏名,或以人文现象名,或以数字名,或以方位名,或以传说名,或以寓意名,或以动物名,或以物产名,或以颜色名等等,命名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深圳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现象,说明深圳地名色彩斑斓内涵丰富。
在深圳市众多的地名当中,生肖地名颇具特色,其数量估计有数百个。而生肖地名中以“龙”生肖地名最多,如龙岗、龙塘、龙眼山、龙兴、龙尾、龙背、龙并、龙胜、龙口等,不下一两百个。这与我们是龙的传人崇拜龙图腾有关。古时候,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龙袍、龙床等。但这不是帝王的专利,人们也可以用“龙”来装饰或形容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大到山河、建筑等地形、地物,小到生活用品或书法珍品。因为“龙凤呈祥”,龙是吉祥的象征。其次是牛生肖地名,也有数十个。如牛湖、牛地埔、牛轭岭、牛始埔、牛仔园、牛仔波等,这与世居在这里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世代代劳作耕种在这块土地上离不开牛有关。再次就是马、虎、蛇生肖地名多,如马桥、马岭、马兰、马塘、马池田、虎竹下、虎地排、虎头山、蛇口、蛇口山、蛇头锄等等。以鸡、猪、羊生肖得名的地名也为数不少,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村民以饲养鸡、猪、羊等为主要经济来源。为数不多的是狗、兔、猴生肖地名。而鼠生肖地名鲜见,这与人们以往厌恶鼠辈有关。
值得说明的是,生肖地名也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名称由来。但绝大多数都是以其地状似十二主肖类动物而得名。如龙岗,就以龙盘山岗而得名,因此山岗酷似巨龙盘踞;狗洲,以该洲形似狗而得名等等,恕不一一而举。总之,一个地名就有一个故事,它是人们对客观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写真。
深圳龙地名
春秋时的叶公喜爱的只是似龙非龙的东西,爱的不是真龙。而深圳人爱龙,却是动真相的。不仅在一些高楼大厦上镶着龙,在一些大厅中绘着龙,在服饰上绣着龙,在公园里雕着龙……就是真命龙子来了,也会夹道欢迎龙。深圳人爱龙尤表现在地名文化中,深圳真可谓是龙之故乡了。
深圳市原有地名仅数千条,现在拥有各类地名约五万条。在深圳地名大花园中,带“龙”字的地名一枝独秀。深圳市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中,带“龙”字的地名不下一二百个,如加上人文地理实体地名那就要翻番计算了。“龙”地名主要集中在龙岗、龙华、坪山等镇,而龙岗“龙”之多又可堪称中国之最。在龙岗镇一百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龙岗、龙东、龙西、龙溪、召湖龙、水背龙、黄龙塘、黄龙陂、黄龙湖、回龙河、龙岗河、龙溪河等自然地理实体地名,而且还有很多带“龙”字的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如银龙工业区、龙信工业区、龙东工业区、龙富花园、龙盛花园、龙凤山庄、龙城大道、龙平大道、回龙铺路、龙溪路、龙兴街、龙昌街、龙新街、龙威街、龙湖街、龙西街等等。并有占地24万平方米以龙文化为主题的龙园,内有龙山、龙宫、龙文化博物馆等景点,有3.8万条形象各异、诩诩如生的龙雕塑,大的长达545米,气势如虹。当你漫步在龙岗的大街小巷,则可以看到以龙飞、龙祥、锦龙、吉龙、强龙、巨龙、威龙等用“龙”命名的公司(厂家)和店锅,多的真是不胜枚举。面积为九十八平方公里的龙华镇,有龙祖公、龙胜、龙塘、白石龙、咬元龙、牛角龙、乌石龙、牛其龙、龙限山排、龙胜堂、九龙坑、龙翔新材、龙苑新村、龙园新村、宝龙新村、龙华村、龙园居委会等;坪山镇的“龙”地名也挺有特色,有牛角龙、龙背、龙兴、长龙、龙山、龙田、龙湖、井水龙等等。
深圳“龙”地名韵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用“龙”地名可以组成一条“长龙”:龙珠--龙口--龙眼(园)--龙背--龙尾;按辈份分,则可以分出龙祖公--长龙--石龙仔一族;按隶属关系分,则有龙岗区、龙岗镇、龙岗村(居委)等。在深圳市二十多个村(居)委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名中,有“龙岗”、“龙华”、“龙井”三个地名重复使用,前两个已可以从文中看出,后昔则有新安和西丽两个街道办的龙井居委会共用。此外,还有龙井、龙塘、龙田、龙湖、龙山、龙村、官龙、北龙等“龙”地名,它们构成了深圳五彩缤纷的地名世界。腾飞吧,深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