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uport 11 轻量型遥控飞机制作方法
#STEP 1 工具準備
1. 30度美工刀
2. 微黏噴膠(3M)
3. 鋁製尺
4. 水砂紙
5. 剪刀
6. 切割墊
7. 紙膠帶
8. 霧面塑膠袋
9. 小搓刀(平扁、圓弧各一支)
10. 電子秤(0.01g)
11. 各種小夾子
12. 噴水器
13. 老虎鉗、斜口鉗
14. 鑽尾(0.5~0.8, 1.0, 1.5, 2.0, 2.5)、鑽台、鑽孔器
15. 電子用螺絲刀
#STEP 2 材料準備
1. 長春牌間膠、導管
2. 白膠
3. AB膠(5分鐘)
4. 巴爾沙木(0.8, 1.0, 1.2, 1.5, 2.0 )高密度、低密度各一片(80x630)(主結構用較硬的,次結構用鬆軟的)
5. 雁皮宣一大張(0.08g/dm2,蒙皮)
6. 模型漆、筆(機體彩繪)
7. 鋁片(0.1, 0.3)各一小張(活葉及結構用的)
8. 螺絲(0.8, 1.0)10顆(多預備了點,掉地上真的很難找)
9. 碳纖棒(0.6mm)一支(連桿用)
10. 細鋼絲(0.3mm)10公分(連桿,活葉用的)
11. 熱縮管(1.5mm)(連桿及電裝用)
12. 細棉線(做張線用的)
13. 細棉花棒數根(主翼對拆結構要用的)
14. 口紅膠(蒙皮用)
15. 微型陪林(3x1x1mm, 輪胎用軸承)
#STEP 3 電子裝備
1. MicroInvent MINOR 72Mhz接收機 (0.9g)
2. GWS 小型晶體 (0.3g)
3. FullRiver 30mAh LIPO (0.95g)
4. Falcon PU03 動力減速組 (2.2g)
5. 自製線圈伺服 (0.55g) X 2
6. MicroIvent MCF3222 碳纖槳 (0.2g)
7. Polarized電源連接器、Micro Invent MRC3伺服連接器 X 3
Nieuport 11 造機計畫分享 (3/23進度更新)
製作微型像真機是個挑戰,而且越小越難,因為誤差必須更小才行。
去年自製了一架13英吋的Nieuport 11成功試飛後沒幾週,因為降落不慎給摔爛了
現在僅留著頭像當紀念,實在非常想念曾經共處時光.........
因此決定再造一架2號機,並且將製作過程拍攝下來、解說
一方面敦促自己、一方面和大家交流共同切磋,希望它早日完成飛向天際
這次將向下挑戰翼展8英吋,而且要盡善盡美。
現值推廣期,如果有興趣就大家一起開始動工吧!
#STEP 1 工具準備
1. 30度美工刀
2. 微黏噴膠(3M)
3. 鋁製尺
4. 水砂紙
5. 剪刀
6. 切割墊
7. 紙膠帶
8. 霧面塑膠袋
9. 小搓刀(平扁、圓弧各一支)
10. 電子秤(0.01g)
11. 各種小夾子
12. 噴水器
13. 老虎鉗、斜口鉗
14. 鑽尾(0.5~0.8, 1.0, 1.5, 2.0, 2.5)、鑽台、鑽孔器
15. 電子用螺絲刀
#STEP 2 材料準備
1. 長春牌間膠、導管
2. 白膠
3. AB膠(5分鐘)
4. 巴爾沙木(0.8, 1.0, 1.2, 1.5, 2.0 )高密度、低密度各一片(80x630)(主結構用較硬的,次結構用鬆軟的)
5. 雁皮宣一大張(0.08g/dm2,蒙皮)
6. 模型漆、筆(機體彩繪)
7. 鋁片(0.1, 0.3)各一小張(活葉及結構用的)
8. 螺絲(0.8, 1.0)10顆(多預備了點,掉地上真的很難找)
9. 碳纖棒(0.6mm)一支(連桿用)
10. 細鋼絲(0.3mm)10公分(連桿,活葉用的)
11. 熱縮管(1.5mm)(連桿及電裝用)
12. 細棉線(做張線用的)
13. 細棉花棒數根(主翼對拆結構要用的)
14. 口紅膠(蒙皮用)
15. 微型陪林(3x1x1mm, 輪胎用軸承)
[ 本帖最後由 mijon 於 2008-3-23 00:28 編輯 ]
我用到的電裝就是下圖裡面的部份零件,BSD網站可以找到,在此簡述一下
#STEP 3 電子裝備
1. MicroInvent MINOR 72Mhz接收機 (0.9g)
2. GWS 小型晶體 (0.3g)
3. FullRiver 30mAh LIPO (0.95g)
4. Falcon PU03 動力減速組 (2.2g)
5. 自製線圈伺服 (0.55g) X 2
6. MicroIvent MCF3222 碳纖槳 (0.2g)
7. Polarized電源連接器、Micro Invent MRC3伺服連接器 X 3
# STEP 4 翼肋製作
1. 要使用到1.0軟質及1.5硬質巴爾沙木
2. 將圖紙背面噴上3M微黏噴膠
3. 有五根要貼在1.5硬質上面,其餘均貼在1.0軟質上面。要注意絲向,與飛行方向平行。
4. 貼好之後便可以開始切割,注意到片的銳利度,如果不夠就折掉,不然切面容易粗糙,同時也要注意持刀的角度,切面要成90度才好。
5. 把前後兩根的溝槽切出來,再利用搓刀將堆疊整齊的翼肋,以前後為兩根的溝槽為基準,一起慢慢磨出溝槽。這樣能確保橫向結構能成一直線,磨的時候要注意堆疊是否依然整齊。
6. 磨完溝槽後看看每片是否一樣長、高,稍加修飾一下這個步驟就完成了。
7. 用到1.5硬質巴爾沙木的五根主要是支撐上、下翼及機身的連桿接合處,因此要用到堅硬一點的木頭,其餘的能輕則輕。
# STEP 5 單邊主翼建構
1. 在圖紙噴上完稿膠,並用塑膠帶覆蓋。
2. 準備一段紙膠帶貼在切割墊上,縱向才成條狀。
3. 先量一下圖紙上的橫向結構寬度,並切好適當長、寬的木條(硬質)。
4. 預先切好末端的角度。
5. 將橫條放在圖紙上、並用紙膠帶固定住、避開翼肋黏合處。
6. 分配好翼肋的位置、免得手忙腳亂黏錯。
7. 開始使用瞬間膠黏合、要搭配尾管控制膠量,並注意翼肋角度要與桌面垂直。
8. 將橫條埋入溝槽黏合、翼端使用輕質木條做凹翼弧度。
9. 將多餘的木條切掉、修飾邊緣、打磨,側看機翼剖面必須有流暢的翼形。
PS. 有些機體構造名稱不太會表達,請多包含,也歡迎指正一下。
# STEP 6 主翼完成
1. 用同樣的手法來完成右翼
2. 完成後注意弧度的打磨,而且兩邊大小都要對稱
3. 兩邊準備黏合,一邊平放,另一邊則用方正的工具墊高,確保兩邊的動線是平行的。
4. 中心圓弧狀是利用巴爾沙木切薄片、沾水塑形而成,再利用瞬間膠固定形狀
5. 包覆雁皮紙,先將口紅膠塗在巴爾沙木上,再將雁皮紙覆蓋、拉平。分四次施工,依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包覆上面要記得反折黏到下面,包覆下面則依翼面形狀裁剪即可。
6. 包完後用噴水器將兩面都噴溼,放在通風處讓它自然風乾。這個步驟用意在使蒙皮更緊繃。切勿使用烘乾,因為如果乾過頭之後回到一般溼度,反而讓蒙皮又變皺了。
7. 風乾後就可以將預先印好的塗裝貼上了。
製作這種飛機很耗時,每個細節都敘述的話照片可能要貼個好幾百張,文字恐怕破萬字才交代得清楚
因此,就針對想瞭解的發問吧!
問題一
請問尾舵及水平翼的活頁是怎麼做的?
答:活葉是利用0.1mm鋁片 (可樂瓶磨薄也行) 捲成管狀當軸承,用0.3mm鋼絲當軸,分別用AB膠固定於活葉兩邊。
問題二
機身看起來蠻複雜的,怎樣做才不會扭曲,才能提升精確度?
答:機身先做後半部平面兩側,再依序黏合底部支架,上部支架。
前半部側面也屬平面的,與後半部黏合時要注意夾角
底部的曲線利用1.2mm的木條縱切三面,泡水塑形吹乾,再用瞬間膠定型。
最後再完成機身上部的結構。
問題三
請教機輪架的作法,好像不是巴爾沙木做的,不然怎麼會有小圓環可固定在機身?
答:輪架、機輪都是木頭做的,輪軸則是0.6mm碳纖棒,小圓環是0.3mm鋁片打磨而成,以AB膠固定在上面。
問題四
機頭罩怎麼製作?保麗龍或是珍珠板?
答:機頭罩也是木頭做的,外面蒙皮是超輕量燙紙,裡面及後面則是噴漆
問題五
減速組及馬達與機身的固定沒有圖片,請問如何固定?
答:減速組側面如圖所示。已預留兩個螺絲孔,直接以兩根1mm自攻牙螺絲鎖在機頭罩背板上(先挖洞)
# STEP 8 線圈伺服製作
手邊的廠製線圈不少,但我還是想將自己DIY線圈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
# STEP 9 各部零件組裝
# STEP 10 機頭與起落架固定
1. 利用3x1mm磁鐵及0.3mm鋁片做可拆式機頭,方便做調整或維修。
2. 用木頭鑽孔來當螺絲座,上瞬間膠讓它強度足以支撐整架飛機
3. 裝上機頭後的側面照
4. 裝上起落架,強度很足夠.
5. 迫不急待想來個假組裝,後續還要固定上下翼、拉張線、做最後的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