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07年双十日,一大早就去了医院,自愿的被医生狠狠给了一刀。


   说来也不能愿别人,还是愿自己,其实这个小小的瘤,在06年我就已经发现,但是碰起来不疼不痒,也长在隐秘的部位,无伤大雅,别人见不着,自无忧啊。

   但是就在爸妈来北京玩的这两天,被他们无意间看到了,详细观察后认为应该为切除。(还是父母经验丰富,看了马上决定一定要处理)

   10.2 ,(不想在整个国庆节心里始终有所踮记)去了一趟二炮门诊,挂了个急诊(放假期间去医院,都按急诊挂号,包括周六周日,大家以后一定记住了),医生当时说让国庆假期结束来做手术切除,并一再强调,良性瘤体,无大碍,小手术15分钟到半个小时就能处理好,悬了多天的石头忽的落到2楼了,就等手术了。

   10.8 ,国庆结束,上班了,还是不当回事,没去医院….

     回家后被父母说了一顿,身体重要还是上班重要,后来一想也是,身体若是病了,肯定就没法工作了。(这个道理从小就懂的,为什么现在还执迷不悟呢?)  

   10.10 ,于是乎上了手术台,做手术的还是2号那个医生,比我小一岁(3医大临床5年毕业,工作两年有余),他还是很安慰的说:“来吧,没事,一会就好,小手术”。




   9点上的床。


   被一只蜜蜂蛰了7、8下,局部麻醉了,然后开始主动和医生闲侃,(据做牙医的表哥讲,做手术时医生若是能和你闲侃,那是分散你注意力,让患者不会过分紧张,也是让自己不要过分紧张,当然按照手术规定:我想应该是不允许的,但是毕竟是为了我好,也是让他做起来得心应手,侃侃也是可以的嘛)



   1个小时过去了……



     又1个小时过去了……



     尽然还没看到这个腺体的根? 这么严重,看起来他挖的真不容易啊,那么深,而且弄破了。

   实在不行了….

    我以前也没做过手术啊,我哪里知道还会出这样的事,还好没让爸妈来,自己一个人来的,不然那还不让他们给等急了,哪有只要半个小时手术做了2小时的?



   姜还是老的辣。

   主任出手果然不凡,飕飕两刀,手起刀落,再来一剪刀,下来了,她把开口扩大了,原先微创成为了泡影,现在是一条长长的豁口。缝啊缝啊缝,不知道缝了多少针,终于缝上了。

   主任转身出去的时候,留了三句话:“腺体太大且被挤破过,与肉长一块了,给你刮过了,一会让他自己看看。”
    

   下来一看,真是夸张,有一颗手枪子弹弹头那么大了,医生说了,这会变大,要是不拿再传染扩散,以后会成恶性的。

   被这么一说,还真被吓了一身冷汗。



   穿好上衣,也不疼,以为完事了,谢过医生准备走,被叫住:“你干嘛去啊?”。


   既然医生叫了肯定是有事了,我改口说:“去厕所!”。

   “给你开药”

   “哦”



   然后就被连开了3天头孢拉丁,也没细看单子,就下了楼。一开始以为是吃的药呢,谁知道到了拿药处才知道:

   “对头孢拉丁过敏吗?”
   “不知道!”
   “不知道?先去皮试。”
   “不知道就要皮试?能不能不皮试?”
   “别废话,下一位”


    皮试15分钟…..

    10分钟没到,我就跑去找那护士了,因为皮肤没有反映,并且药水消失的很快。(那护士虽然蒙住脸,但很有气质,哎,跑题了)

    我这还想呢,这吃头孢拉丁都得皮试,开天辟地第一次啊!!

    
    原来我错了,除了够吃好多天的头孢拉丁胶囊,还有整整一大盒0.9%氯化钠,100ML一袋。

   数数6袋,一问就晕了,6次,早晚各一次。

   闭着眼睛想想,几天后就是一连串的针眼,一个一个出现在了手背上,关键的关键还有就是降温导致血管萎缩,不好找,第一针没打好,白白多挨了1针。


   从小就不怕针,也不怕血,第一次在连续打6针的心里压力下,屈服了。看到针头就不爽,而且没有人陪我一起打,不,是我不要人来陪,医院输液室病患太杂,还是不要让没病的人来沾染。



   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警示警示自己,也让有耐心看完这篇大倒苦水的读者,有病千万不要拖,哪怕是一点小病。

   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更有价值。





   后来再网上找了找相关资料:

1。转自:www.120ask.com 有问必答网
   关键字:皮脂腺腺瘤

   多数良性附件肿瘤表面光滑、斑块或结节对称,颜色与患者肤色相同或较深,有些肿瘤表面有糜烂,例如皮脂腺腺瘤和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但是一般来说,出现溃疡是恶性的象征。
   多发性则以躯干为好发处。皮脂腺腺瘤表现为皮损高出皮面,呈圆球形,直径小于1cm,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底部常略带蒂状。从继发或并发病看:皮脂腺腺痣常继发基癌、乳头状汗管囊腺癌、汗管瘤、鳞癌、毛囊漏斗瘤等,皮脂腺腺瘤常并发内脏癌肿,尤其是胃肠道多发性癌。从治疗手段看:皮脂腺腺痣以早期激光、电切或手术切除为主;皮脂腺腺瘤以手术切除为有效治疗手段。



2。转自:www.yongyao.net 中国用药安全网
   疾病名称:皮脂腺上皮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  
    本病是一种未完全分化的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的基底细胞构成,部分区域内为成熟的皮脂腺细胞。基底细胞瘤有时呈灶状向皮脂腺分化,有人称为向皮脂腺分化的基底细胞癌,但也有的作者将其称为皮脂腺上皮瘤。


   症状体征
    此病罕见。大多数发生于中年以上妇女,但也有生后不久即发生者。临床表现无特征。常见于面部,其次为耳及头皮,偶及其它部位。皮损为结节或丘疹,一般单发,偶有数个,呈白色或黄色,直径小于1 cm,有时破溃。本病偶可并发于皮脂腺痣或Muir-Torre综合征。


  病理生理
    在分化程度上,皮脂腺上皮瘤是介乎皮脂腺腺瘤(具有典型的皮脂腺小叶)和基底细胞瘤之间。基底细胞瘤很少明显向皮脂腺分化。皮脂腺上皮瘤与皮脂腺腺瘤不同,表现为界线不清、不规则生长的细胞团块,呈实性或腺样,可与表皮相连,无包膜,故类似基底细胞瘤,但其细胞的一部分已明显向皮脂腺分化,而大部分为未分化的细胞。如这些细胞团块周边呈栅栏状排列时,则类似皮脂腺的生发细胞(即基底细胞),故与基底细胞瘤不易区别。此外,还可见相当数目的过渡性细胞,其胞质可见早期的脂肪空泡。大多细胞团块中,可见成熟的皮脂腺细胞群集存在,而有些团块由于细胞的崩解而形成囊肿,其中充满无定形物质。


  诊断检查
    发生于面部、头皮的黄色结节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细胞瘤样结构,但有明显向皮脂腺分化者即可诊断。临床上类似基底细胞瘤者需要病理检查来鉴别,但有时病理上也有困难,往往需要深切作详细观察才能确定。本病与皮脂腺腺瘤的区别在于后者有明显的皮脂腺小叶,有清楚的境界及两种细胞数量相等,此外,尚需与皮脂腺癌区别,主要在于皮脂腺癌中可见异形皮脂腺细胞,向深部浸润性生长。

  
  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如切除完全,可不复发

3。转自:www.zcmf.95.cn 中医祖传特效秘方网

    脂瘤;粉瘤 (西医病名:皮脂腺囊肿)


    脂瘤之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曰:“瘤则有六:……脂瘤。”
    脂[粉]瘤又名渣瘤、粉瘿瘤等。多因痰气凝滞于皮肤之间所致。以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溃破后可见粉渣样物溢出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皮脂腺囊肿。


[诊断依据]
      1.多见于青壮年。
    2.好发于头面、项背及臀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3.初起皮肤内有一肿物,小如豆粒,大如柑橘,界限清楚,质软,肿物与皮肤粘连,一般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移,肿物生长缓慢,可继发感染而出现红、肿、热、痛,引起化脓。
    4.病理切片证实为皮脂腺囊肿。